投資觀點

退休金系列38:想過什麼退休生活?

20240318

退休後住養老院還是郵輪?

前一陣子有則新聞報導說,新冠疫情後,一對澳洲夫妻決定來點不一樣的,搭乘郵輪過兩年的退休日子,還說這比住養老院划算,這件事在網路上引發熱議。

首先,要有這樣新穎的退休想法,必須要有一定的財務支持,根據報導媒體估計,兩年的51趟航程約合台幣122萬元,平均一年61萬元,每個月約5萬元,如果再包括小費與上岸行程費用,可能要再多一些。

試想,如果你在年輕時就有計劃的藉由存錢與投資累積了資產,像是投資配息型的債券基金,然後這些資產可以在你退休後為你創造「被動收入」,那麼,是不是就可以用這筆收入來實現這樣的夢想呢?

早日理財為成功之道

雖然報導中說,兩夫妻是用賣房子的錢來支付郵輪旅費,但合理推論,應該是他們只出售了持有的其中一間房,要不然,旅遊行程結束後就「無家可歸」了,這也可以給大家一些退休理財的啟示,那就是在年輕打拚的過程中,能為自己掙得一戶自用住宅外,若能再持有另一間房,退休後當包租公(婆),也是另一項被動收入,又或是像這澳洲夫妻一樣,拿賣房後的資金來實現夢想,為退休生活更增添色彩。

這對夫妻說,郵輪生活,有美食、娛樂和社交活動,還有人打掃房間,太太更開玩笑說,最大的幸福就是不必再擔心洗碗、鋪床和做飯,不再記得如何做家事了,但他們也強調,他們是經過精算後所做的決定,認為這樣的生活花費比上養老院更加經濟實惠。

確實很多人的退休計劃是住進養老院,有專人打理生活瑣事,但不必否認的是,費用一定比單純租屋來得貴,因此,若有此計劃者,可能在存老本時,就必須多努力些,才能達成住養老院的目標。

如果單從財務的數字來比較,澳洲夫妻的算盤或許打得精,比起每個月住養老院的費用,住郵輪「便宜」,但年紀大了,多多少少都有醫療的需求,萬一臨時有個狀況,醫療照護的支援恐怕就不是郵輪可以提供的了,就這點,也有退休理財可以思考的點。

調整資產配置,提撥醫療基金

一般人都會藉商業保險來分散老年的醫療支出風險,但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平均餘命越來越長,而年紀越大,病痛的機率也隨之增加,然而,醫療相關保單的理賠是有年限的,萬一需要時已過保障年紀,這點不能不防,因此,在之前專欄文章中也提過,存老本時,應該有一部份資金要當作醫療基金,用不上,最好,可以拿來過更好的退休生活,若是有需要,也不致讓財務亂了套。

想過什麼退休生活,沒有標準答案,全憑個人喜好,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要在財務無虞的情況下,才能如願。

 

投資附帶風險,投資標的及投資地區可能之風險如市場(政治、經濟、社會變動、匯率、利率、股價、指數或其他標的資產之價格波動)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產業景氣循環變動、證券相關商品交易、法令、貨幣、流動性不足等風險。且基金交易係以長期投資為目的,不宜期待於短期內獲取高收益,投資人宜明辨風險,謹慎投資。詳情請參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Inv24-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