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焦點 2025年年中投資展望 - 亞洲股票
隨著全球不確定性延續至下半年,貿易政策與匯率波動仍是影響亞洲股市投資情緒的關鍵因素。
雖然2025年4月亞洲硬通貨與本地貨幣主權債券市場出現顯著波動,但這波拋售並未持續太久,市場很快便出現強勁反彈。到了2025年5月中旬,亞洲硬通貨主權與準主權債券的利差已回到3月底的水準,接近過去五年來最窄的區間(圖1)。
目前市場對亞洲新興市場信用基本面的定價具有一定合理性,因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亞洲政府已經推出更多國內刺激政策,以預先應對貿易衝擊可能帶來的下行風險。亞洲各地的中央銀行也積極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這些政策利多,加上區域內仍然穩健的經濟基本面,為相對緊縮的信用利差提供了合理支撐。
然而,我們認為近期地緣政治發展導致市場風險水準上升。儘管「解放日」當天宣布的關稅大多被延後三個月實施,全球投資支出已經受到負面影響,且預期這種影響將持續。我們觀察到美國經濟成長出現放緩跡象,並預期聯準會(Fed)在未來幾季將面臨在低成長與高通膨之間取得平衡的挑戰。至於亞洲各地經濟在初步關稅衝擊過後的實際表現,仍需等待未來幾個月陸續公布的滯後數據才能看得更清楚。我們高度確信,這些數據將顯示經濟動能有所放緩。
鑑於目前亞洲信貸利差與美國政策不確定性之間的背離(圖1),我們仍持審慎態度,因此在評估亞洲硬通貨主權與準主權債券時,傾向採取較為保守的風險立場。
亞洲當地貨幣政府債券的評價已處於偏貴水準,近年來名目殖利率水準也有所下降。摩根大通GBI-新興市場廣泛多元亞洲債券指數到期殖利率已處於自2021年第一季以來的最低水準(圖2)。考慮到該指數納入了殖利率普遍高於其他成分國的印度政府債券,同類比較的結果,實際評價可能更貴。
儘管殖利率水準較低,我們仍然看好亞洲當地貨幣債券,因為我們認為其他基本面與技術面因素仍持續支撐這類債券的表現,無論是在債券價格還是匯率方面。
我們注意到,部分主要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的通膨有所放緩(圖3)。雖然提高關稅稅率會加劇美國的通膨壓力,但這將有助於減輕出口導向型國家的通膨。
由於預期通膨在亞洲市場的風險較低,我們認為只要各國經濟成長面臨阻力,當地央行在維持寬鬆貨幣政策方面將不會有太大顧慮。
資料來源:彭博、滙豐研究部。截至2025年5月19日的數據。附註:該指數追蹤亞洲通膨數據高於或低於預期的程度。指數累計定期發佈的通膨數據中的標準化意外。 指數呈正面趨勢,表示平均而言,通膨數據高於預期。指數呈負面趨勢,表示通膨數據低於預期。所載數據涉及以下國家/地區:香港、中國、台灣、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印度、印尼。
除了利率較低與通膨下降等基本面支撐亞洲本地政府債券外,技術面也可能對這類資產帶來利多。我們持續觀察到本地投資人有意願增加配置,因為在當地市場中,政府債券被視為無風險資產。亞洲市場中產階級家庭的持續成長,也進一步推動了投資需求。
在匯率方面,我們看到美元在2025年第一季開始走弱,並預期美元指數將仍持續有下跌壓力。由於美國的政策不確定性以及潛在的經濟衰退風險,我們預期「去美元化」趨勢亦將有利部分亞洲當地貨幣債券市場的表現。
加上我們對債券價格及匯率的樂觀預期,我們更看好亞洲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而非硬貨幣債券。例如,以印度盧比計價的債券市場。印度央行自2025年2月起開始降息,且有可能於2025年下半年進一步調降,因為低通膨有助於維持實質利率在高水準。
近幾個月,印度央行在銀行間流動性緊縮的情況下進行公開市場操作,以確保流動性充裕,使寬鬆的貨幣政策能有效傳導至實體經濟(圖4)。匯率方面,我們認為美元走弱將為印度盧比及其他亞洲貨幣的表現提供空間。
在亞洲新興市場中,我們認為印度將是受潛在關稅衝擊影響最小的國家之一。儘管截至2025年5月中旬,Markit iBoxx ALBI年初至今已上漲約6%1,但我們仍看好該資產類別,並預期未來仍將有正面表現。
投資附帶風險,投資標的及投資地區可能之風險如市場(政治、經濟、社會變動、匯率、利率、股價、指數或其他標的資產之價格波動)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產業景氣循環變動、證券相關商品交易、法令、貨幣、流動性不足等風險。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Inv25-0260
您將透過此連結至非景順投信之網站,其他業者經營之網站均由各該業者自行負責(包括客戶隱私權保護及客戶資訊安全事項),本公司對該網站之資訊內容無權管理亦不負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