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焦點 2025年中投資展望 - 中國股票
在總體經濟不確定的環境下,我們認為投資中國股市在 2025 年下半年需採取更有紀律且精選的策略。
2025年上半年,受外在貿易及全球經濟動盪影響,亞洲股市較為波動。隨著全球不確定性持續至下半年,貿易政策和貨幣走勢仍是影響市場情緒的關鍵因素。儘管面對挑戰,但亞洲通膨穩定、流動性充裕及積極的政府政策均有助於抵銷經濟成長的利空因素。我們認為,著眼於長遠並積極進行由下而上的選股策略,有助投資者有效應對動盪的市場環境。
我們預計在2025年下半年,宏觀經濟因素可能繼續主導亞洲市場,短期內影響可能超過國內驅動因素的影響。全球貿易政策和關稅協議出現任何變化,均可能引起難以預料的市場反應。我們認為,於4月初宣佈的「解放日」關稅不應被視為最終關稅決定。相反地,美國正將關稅框架用作與其他國家進行談判的工具。
自5月初以來,隨著中美兩國互降關稅稅率,中美貿易關係有所緩和。美國暫緩對亞洲其他國家實施對等關稅90天,同時在此期間保留10%的關稅稅率。我們認為,上述發展反映雙方仍有機會進行建設性對話,對此我們將持續密切關注。亞洲方面,我們仍然保持審慎,儘管前景仍然不明,但預計未來發展不太可能出現負面衝擊。我們預計南韓、印度及日本等主要貿易夥伴將透過正進行的談判獲得更優惠的關稅條款。
另一有利於該地區的關鍵宏觀趨勢是美元持續走弱,這對亞洲具有正面影響。今年稍早,美元的疲弱趨勢曾導致韓圜及新台幣等地區貨幣升值。我們認為,地區貨幣升值可以吸引資金流入,支持當地消費。儘管貨幣升值短期內可能打擊這些市場的出口,但長遠來看,我們認為南韓及台灣科技及半導體的雄厚實力能為持續成長奠定穩固的基礎。
儘管全球宏觀環境動盪不安,但亞洲經濟狀況依然穩定。區內通膨大致受到控制,亞洲各國的財政狀況也普遍穩健,這使得各國政府在面對潛在經濟放緩時,具備靈活應對的能力。在過去五個月,近90%的亞洲國家整體通膨率維持在央行的目標區間內。 1 2025年3月,亞洲區的整體通膨率接近2021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準。2
亞洲各地的政策部門均表示已準備就緒,可透過多元的貨幣與財政工具來支持內需,並緩衝外部衝擊。這種政策的靈活性,加上相對溫和的通膨環境,提升了亞洲地區的韌性,也強化了我們對今年剩餘時間的正面展望。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我們認為密切關注亞洲各地的企業情緒及消費者信心至關重要。隨著亞洲適應不斷變化的貿易格局,這些指標反映出企業的投資步伐以及消費者的消費意願。企業投資持續復甦及消費支出保持穩健將有助於強化亞洲的成長前景;反之,若出現惡化,則可能需要額外的政策支持。追蹤這些趨勢有助於投資人評估短期經濟動能及政策應對的成效。
鑑於今年宏觀因素的影響加劇,我們看好那些具備結構性利多與長期成長可見度的產業。我們認為,人工智慧、創新發展、數位基礎建設與內需消費,仍是亞洲成長的關鍵支柱。
我們預期,台灣、韓國與中國在技術實力上的持續提升,將受惠於AI產業的擴展,進一步推動創新與技術效率,為企業帶來成本效益與支出降低。與此同時,我們認為印度與東協國家,以及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將持續受惠於中產階級人口的成長,推動內需消費的擴張。
我們偏好由下而上、主動式的投資策略,擁抱市場波動並聚焦於高品質標的。在短期市場走勢難以預測的環境中,著眼於長線投資並採取紀律嚴謹的買賣策略至關重要。願意承受短期不確定性的投資人,將有機會從該地區的長期成長中獲益。例如,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在2025年4月初觸底後強勁反彈,截至5月已上漲超過15%,成功收復先前的跌幅。3
就亞洲企業的獲利表現而言,我們認為目前企業的準備程度優於以往的貿易緊張時期。與五年前初次面對關稅衝擊時相比,企業已經調整供應鏈、拓展市場並強化資產負債表。這種韌性在2025年第一季的財報中已有所體現,儘管宏觀環境不確定,整體獲利仍保持穩定。迄今為止,亞洲企業的財報普遍表現正面,營收與獲利皆較去年同期成長。
雖然第二季的財報仍在陸續公布中,我們預期近期關稅政策的影響仍在可控範圍內。我們會持續密切關注企業獲利情況,但初步跡象顯示,亞洲企業整體基本面依然穩健。
從評價角度來看,亞洲股市仍具吸引力。與已開發市場相比,亞洲股票無論是相對評價還是與自身歷史平均相比,皆呈現顯著折價。這樣的評價差距,加上在美元走弱環境下的充裕流動性,為長期投資人提供了具吸引力的進場時機。隨著企業獲利成長趨於穩定,且宏觀風險逐步被市場消化,我們認為目前的市場環境為精選布局亞洲股市提供了有利條件。
投資附帶風險,投資標的及投資地區可能之風險如市場(政治、經濟、社會變動、匯率、利率、股價、指數或其他標的資產之價格波動)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產業景氣循環變動、證券相關商品交易、法令、貨幣、流動性不足等風險。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Inv25-0260
您將透過此連結至非景順投信之網站,其他業者經營之網站均由各該業者自行負責(包括客戶隱私權保護及客戶資訊安全事項),本公司對該網站之資訊內容無權管理亦不負擔任何責任。